產業動態首頁 > 能源科技 > 產業新聞   2017/9/15 (星期五) 更新
 
 
字級設定:

迷你霾害感測器「空氣汙染」隨時護健康
fansio+聯合新聞網 | 2016/2/24
 

擔憂吸到壞空氣?擔憂PM2.5(細懸浮微粒)超標?在不久將來,空氣汙染防制 每個人家門口裝設微型感測器、或以手持裝置方式量測PM2.5,不僅可掌握身邊空氣品質資訊,可布下天羅地網,風管工程將量測到數據無線傳輸到雲端平台,透過大數據分析,使相關單位更早找出汙染源,對空氣汙染防治做出較好決策。

台灣秋冬飽受空汙威脅,冬北季風更帶來境外霧霾,使全台各地PM2.5不時達到嚴重汙染程度。環保署長魏國彥表示,近年來國人愈加重視空氣汙染問題,而汙染管制亦是公民科學的最佳實踐,環保署現全力推動「空氣品質微型感測系統」,更有利於社區及義工參與空汙監測。目前環保署在全國各地設有211個固定監測站,以標準方法監測空氣品質,有專業人員維修校對,數據穩定可靠;但儀器體積大,不易隨身攜帶,不夠貼近一般民眾生活,例如民眾想知道住家巷子的空氣品質。隨著科技發展,各國開始發展微型感測器,量測低階空氣品質,如果布建很多低階感測器,量測數據經過物聯網和大數據,將數據進行分析。

魏國彥進一步表示,現發展中的微型感測器有固定式,例如放在電線桿上;個別社區也可因地制宜、量身訂做自己的微型感測器;此外還有手持式。已可預期,在社區義工加入後,今年將會在空汙監測上布下天羅地網。魏國彥表示,建置空氣品質微型感測系統可增加區域環境資訊解析,避免單一測站畫出來的濃度線,變成大黑丸,造成民眾之誤解;並可透過即時訊息掌握,尋找及防治汙染源,進行空品改善工作。

魏國彥進一步表示,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,「有measure(量測)才有management(管理)」,從各種微型感測器收集到數據後,再剔除掉極端數據外,經過大數據分析,例如就可以進行交通流量管制,U-bike或慢跑路線的規劃等應用。國際上已有空氣汙染偵測物聯網建置成功案例,例如荷蘭阿姆斯特丹發展智慧城市計畫,推出小型感應器智慧市民感測裝置(Smart Citizen Kit, SCK),只要將感測器裝置在屋外,SCK就會自動偵測並收集溼度、一氧化碳、噪音等環境資訊上傳到雲端,現五大洲都有市民參與SCK裝置,累積6,000多萬筆資料。

在美國芝加哥,透過連網,電線桿也能告訴市民身邊空氣品質。芝加哥發展物聯網矩陣,則是將模組化感應器安裝在城市內基礎設施上,提供即時環境資訊,包括懸浮微粒、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、硫氧化物等,達成物聯網應用。環保署發展國內空氣品質微型感測系統,以PM2.5為優先監測項目,已選定南投縣埔里鎮全國首個推行示範區,預計設置30個點。空氣品質微型感測系統很多低階感測器,可布建在電線桿、路燈上;或者民眾住家窗外、手持裝置等,隨時監測周遭空氣品質



最新產業新聞
 
最新企業動態
 
 


 
通訊科技
 





 
關於fansio 服務總覽 客服信箱 廣告刊登 隱私權政策 fansio徵才 合作提案 網站設計官網
 
Asia fansio:     台灣     版權所有 © 2008 fansio!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.